产品知识

高压差工况下黑水角式调节阀/黑水控制角阀核心设计原理-多级闪蒸及降压机制

1. 高压差工况下黑水角式调节阀概述

1.1 工作环境与挑战

黑水角式调节阀在高压差工况下工作,面临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首先,阀门需要承受高达3.1MPa(G)的压差,这种高压差使得黑水通过阀芯时瞬间闪蒸成为气液固三相,组分复杂且具有强腐蚀性。其次,黑水流过阀芯的速度非常高,对阀芯及阀内件造成的冲刷磨损非常严重,这种高速冲刷会导致阀内件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此外,黑水在扩张喇叭口体积膨胀汽化、在筒体底部受阻及温降部分液化,产生气蚀现象造成较大冲击。同时,煤化工过程中的介质往往含有硫化氢、氯离子等腐蚀性物质,这些介质对阀门的腐蚀性很强,需要选用耐磨耐蚀材料,如双相不锈钢,并且阀体流道采用镀铬硬化处理。最后,黑水介质中的固体含量大且硬度比较高,容易诱发黑水中的碳酸钙等结晶,从而堵塞管道及阀门的通道。

1.2 重要性与应用场景

黑水角式调节阀在煤气化工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煤气化装置中,它们确保闪蒸系统的稳定运行。黑水角阀是煤气化过程中,从气化炉底部和洗涤塔进入高压闪蒸罐,以及从高压闪蒸罐底部到真空闪蒸罐这一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对黑水介质的压力、流量进行控制的调节阀。这些阀门的技术参数包括公称通径变径进口10in(250mm),出口28in(700mm)等,公称压力ANSI900LB,工作介质为黑水、渣水、灰水等,流量特性为等百分比,泄漏等级ANSIB104IV,可调比50,内件材料为特殊碳化钨整体烧结,工作温度200-425°C。这些参数表明,黑水调节阀能够适应极端的工作条件,保证气化工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国产黑水角阀已有三年工业生产应用实践,成功将煤化工高压闪蒸角型调节阀寿命从9个月延长为2年,优于同类进口产品性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2. 核心设计原理

2.1 多级闪蒸原理

多级闪蒸是黑水角式调节阀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其原理是将黑水在一系列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内进行闪蒸。具体过程如下:

  • 预热阶段:黑水首先通过闪蒸室顶部的冷凝管束,在冷凝管束中被各级闪蒸室内生成的逐渐升温的蒸汽预热,温度升高但未达到沸腾。

  • 闪蒸阶段:预热后的黑水进入第一个闪蒸室,该室的压力低于黑水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黑水迅速部分汽化,温度降低,产生的蒸汽通过除雾器去除溶解的盐类物质后,在顶部的进水冷凝管束表面冷凝成淡水被收集。

  • 逐级闪蒸:未汽化的黑水流向下一个压力更低的闪蒸室,重复上述闪蒸和冷凝过程,逐级降低黑水的温度和压力,同时逐步浓缩黑水中的盐分,直至黑水温度接近天然海水温度但略高。

这种多级闪蒸设计使得黑水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蒸发和冷凝,有效减少了设备的结垢和腐蚀问题,同时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例如,在某些大型的MSF(多级闪蒸)系统中,级数可达20至30级,甚至40级以上,超大型的MSF淡化厂可达50级,每一级的闪蒸都能有效地降低黑水的温度和压力,同时回收淡水,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2.2 降压机制

黑水角式调节阀的降压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 阀芯与阀座设计:阀芯和阀座采用特殊碳化钨整体烧结成型,硬度高(≥89HRA),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冲刷性。阀芯与阀杆连接,既保留了阀芯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又增加了韧性,防止阀芯脆裂。阀芯上设有螺旋导槽,与导向套的凹槽形成刮刀效应,避免阀芯与导向套间隙冲入颗粒卡塞和刮伤,同时实现自清洁功能。

  • 流道设计:阀体流道采用流线型设计,减少流体在阀内的急转弯和滞留点,降低流阻和冲蚀。流道表面经过硬化处理,提高抗冲蚀性能。此外,阀体下腔设有倒流翼,防止涡流对阀芯及内件的冲蚀。

  • 平衡区设置:在阀腔内设置平衡区,用于平衡阀芯与阀杆上下两侧的压力,减少高压差对阀芯和阀杆的冲击,提高阀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多级降压:通过多级闪蒸室的设计,黑水在逐级降低的压力下逐步闪蒸,每一级闪蒸都实现了部分降压,最终将黑水的压力降低到所需的水平。这种多级降压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黑水的压力,还能减少因瞬间高压差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冲蚀。

这些设计原理共同作用,使得黑水角式调节阀能够在高压差工况下稳定运行,有效控制黑水的压力和流量,同时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提高整个煤气化工艺的效率和安全性。

3. 结构与材料选择

3.1 角式结构优势

角式结构在黑水角式调节阀设计中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流体流动顺畅:角式结构的流道设计简单、阻力小,介质在阀内流动时没有急转弯或滞留点,可最大限度地减小流阻及冲蚀,避免了介质在阀内形成涡流和紊流,减少了对阀体内部及节流元件等零件的冲击和磨损,提高了阀门的使用寿命。例如,与直通式调节阀相比,角式调节阀在相同流量下,其流体流动的阻力系数可降低约30%。

  • 减少介质沉积:角式结构的阀体内腔按IEC534标准的角式流线型设计,有效避免固体颗粒直接冲刷,同时减少了介质在阀内的沉积和堵塞。在处理含有大量固体颗粒的黑水介质时,角式结构能够更好地引导介质流动,使固体颗粒不易在阀内死角处堆积,降低了因介质沉积导致的阀门卡涩和故障风险。

  • 便于维护和清洗:角式结构的阀门通常采用上装结构,使阀门无需从管线上拆下来,也能实现整台阀门的维修,为在线维修和更换内件及填料提供了便利。此外,角式结构的阀门在拆卸和清洗时,介质不易残留在阀内,清洗更为彻底,有利于保持阀门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 提高阀门稳定性:角式结构的阀门在工作时,介质的流向与阀杆的运动方向垂直,这种结构使得阀门在高压差工况下能够更好地抵抗介质的冲击力,减少阀门的振动和噪音,提高了阀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在某些高压差工况下,角式调节阀的振动幅度可比直通式调节阀降低约50%。

3.2 耐腐蚀与耐磨材料

在高压差工况下,黑水角式调节阀需要承受强烈的腐蚀和磨损,因此选择合适的耐腐蚀和耐磨材料至关重要:

  • 阀体材料:阀体是阀门的主要承压件,需要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能。常用的阀体材料有WCB、CF3、CF8、CF3M、CF8M、SAF2507等。其中,双相不锈钢(如SAF2507)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高强度,能够有效抵抗黑水中氯离子、硫化氢等腐蚀性介质的侵蚀,同时在高压差工况下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例如,在含有大量氯离子的黑水介质中,双相不锈钢的耐点蚀当量(PREN)值可达40以上,远高于普通不锈钢材料,其耐腐蚀性能可提高数倍。

  • 阀芯和阀座材料:阀芯和阀座是阀门的关键部件,直接与介质接触,承受着高速流体的冲刷和腐蚀。阀芯和阀座采用特殊碳化钨整体烧结成型,硬度高(≥89HRA),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冲刷性。这种材料能够在高压差和高速流体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减少磨损和冲蚀,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例如,在黑水介质中,碳化钨阀芯和阀座的使用寿命可比普通不锈钢材料提高5倍以上。

  • 阀杆材料:阀杆需要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保证阀门的正常启闭。阀杆通常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并经过特殊的表面处理,如镀铬、硬化等,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此外,阀杆还采用防转设计,防止高流速介质情况下的阀芯旋转,有效防止因阀芯旋转而使定位器等附件产生位移或脱落产生的故障,保证阀门运行精确稳定。

  • 密封材料:密封材料需要在高温、高压和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常用的密封材料有PTFE+石墨、柔性石墨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自润滑性,能够在黑水介质中长期保持稳定的密封效果,防止介质泄漏。例如,PTFE+石墨密封材料在200-425°C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承受高达3.1MPa(G)的压力,其密封性能可达到ANSI B16.104 V级标准。

4. 流体动力学设计

4.1 流道优化

流道优化是黑水角式调节阀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减少流体在阀内的能量损失,提高阀门的效率和使用寿命。通过采用流线型设计,阀体流道能够引导介质顺畅流动,减少涡流和紊流的产生。例如,优化后的流道设计可使流体的阻力系数降低约30%,显著减少了介质对阀内件的冲蚀。此外,流道表面经过硬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抗冲蚀性能。在阀体下腔设置倒流翼,有效防止了涡流对阀芯及内件的冲蚀,保护了关键部件,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4.2 防冲刷与防汽蚀措施

为了应对高压差工况下的冲刷和汽蚀问题,黑水角式调节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阀芯和阀座采用特殊碳化钨整体烧结成型,硬度高(≥89HRA),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冲刷性。这种材料能够在高压差和高速流体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减少磨损和冲蚀。其次,阀体流道采用镀铬硬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抗冲蚀性能。此外,通过合理设计阀芯与阀座的结构,如在阀芯上设置螺旋导槽,与导向套的凹槽形成刮刀效应,避免了阀芯与导向套间隙冲入颗粒卡塞和刮伤,同时实现了自清洁功能,减少了因固体颗粒引起的冲蚀。

在防汽蚀方面,通过多级闪蒸设计,黑水在逐级降低的压力下逐步闪蒸,每一级闪蒸都实现了部分降压,有效减少了因瞬间高压差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冲蚀。此外,阀体内部的平衡区设置用于平衡阀芯与阀杆上下两侧的压力,减少了高压差对阀芯和阀杆的冲击,提高了阀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使得黑水角式调节阀能够在高压差工况下稳定运行,有效控制黑水的压力和流量,同时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提高整个煤气化工艺的效率和安全性。

5. 性能与可靠性提升

5.1 防振与防卡设计

黑水角式调节阀在高压差工况下运行时,振动和卡涩是常见的问题,对阀门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中采用了多种防振与防卡措施。

  • 防振设计

    • 阀杆防转设计:阀杆端部和气缸活塞杆的连接采用防转结构设计,可防止由于阀芯的旋转而导致定位器附件发生位移、甚至脱落而造成的故障,从而保证阀门运行的稳定性,减少因振动引起的附件损坏。

    • 双作用带弹簧气缸:大推力的活塞式气缸不仅提高了阀门耐高压差能力,而且在气缸中设置弹簧,能够在阀门关闭时提供额外的支撑力,减少阀门在高压差下的振动幅度,使阀门运行更加平稳。

    • 流道优化:阀体流道采用流线型设计,减少流体在阀内的急转弯和滞留点,降低流阻和冲蚀。流道表面经过硬化处理,提高抗冲蚀性能。此外,阀体下腔设有倒流翼,防止涡流对阀芯及内件的冲蚀。这些设计减少了流体对阀芯和阀杆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阀门的振动,提高了阀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防卡设计

    • 特殊的刮刀设计:下导向套采用特殊的刮刀设计,可清除粘附在阀杆上的固体颗粒,避免介质对填料的破坏。当阀杆上下运动时,刮刀能够将附着在阀杆上的固体颗粒刮除,防止这些颗粒进入填料函,导致填料与阀杆之间的摩擦增大,从而避免阀门卡涩。

    • 阀座端部弧面设计:阀座端部采用弧面设计,可避免介质沉积或对阀座的冲击。弧面设计使得介质能够更加顺畅地通过阀座,减少了介质在阀座端部的停滞和沉积,降低了因介质沉积导致的阀门卡涩风险。

    • 上装结构:采用上装结构,使阀门无需从管线上拆下来,也能实现整台阀门的维修。这种结构设计方便了阀门的维护和检修,一旦发现阀门有卡涩迹象,可以及时进行维修和清理,避免因阀门卡涩导致的生产中断。

5.2 自清洁功能

黑水角式调节阀在处理含有大量固体颗粒和腐蚀性介质的黑水时,容易出现阀内件的磨损、冲蚀和堵塞问题。为了提高阀门的性能和可靠性,设计中融入了自清洁功能。

  • 流体介质自隔离的平衡式自循环处理结构:阀体一般采用流体介质自隔离的平衡式自循环处理结构,避免大量煤粉颗粒进入阀门阀杆与填料部分。这种结构通过在阀体内形成一个平衡的流体循环,使得介质中的固体颗粒不易进入阀杆与填料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了因固体颗粒引起的磨损和堵塞,有效解决了因磨损而产生的阀门外漏问题。

  • 防垃圾槽处理结构:阀门导向部分的设计采用防垃圾槽处理结构,能有效地防止流体中的颗粒进入导套间隙而造成的阀门卡死现象。防垃圾槽可以拦截和收集流体中的固体颗粒,防止这些颗粒进入导向套的内部,保证阀门的正常启闭和运动。

  • 蒸汽连锁冲洗孔:在阀门上盖上开有蒸汽连锁冲洗孔,当阀门切换或停运时,可手动或自动清洗阀杆和填料侧的结垢和煤粉的凝结,防止因煤粉的凝结而使阀门产生卡死。通过定期使用蒸汽进行冲洗,可以清除阀杆和填料表面的污垢和沉积物,保持阀门的清洁和良好的运行状态。

6. 技术参数与规格

6.1 公称通径与压力等级

黑水角式调节阀的公称通径范围较广,从2〞至12〞(DN50至DN300),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煤气化工艺中对黑水流量控制的需求。例如,在一些小型煤气化装置中,可能选用公称通径较小的阀门,如DN50或DN80,以适应较低的黑水流量;而在大型或超大型煤气化装置中,则需要选用公称通径较大的阀门,如DN200、DN250或DN300,以确保足够的流量通过,保证闪蒸系统的高效运行。公称压力等级从CLASS150至CLASS1500(PN16至PN260),这表明该阀门能够适应从较低压力到极高压力的工况,覆盖了煤气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压力条件。在高压闪蒸工况下,阀门需要承受高达3.1MPa(G)的压差,CLASS1500的压力等级能够确保阀门在如此高的压力下安全可靠地工作,不会出现泄漏或损坏等问题,从而保障整个煤气化工艺的稳定运行。

6.2 适用介质与温度范围

该阀门适用于处理黑水、渣水、灰水等介质,这些介质具有复杂的成分和恶劣的工况特性。黑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腐蚀性物质(如硫化氢、氯离子等)以及溶解的气体,在通过阀门时会发生闪蒸、冲刷、汽蚀等现象,对阀门的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黑水角式调节阀采用特殊碳化钨整体烧结成型的阀芯和阀座,以及双相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制作阀体,能够有效抵抗这些介质的腐蚀和磨损,保证阀门的长期稳定运行。工作温度范围为≤300℃,这使得阀门能够在煤气化工艺中常见的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在黑水闪蒸过程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闪蒸效果和后续工艺的进行。黑水角式调节阀能够在200-425℃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性能,确保黑水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闪蒸,同时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的设备损坏或温度过低影响闪蒸效率等问题,为煤气化工艺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7. 维护与检修

7.1 在线维护能力

黑水角式调节阀的在线维护能力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该阀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维护的便捷性,使得在不中断工艺流程的情况下,能够对阀门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维护。

  • 上装结构设计:阀门采用上装结构,无需从管线上拆卸下来,即可实现整台阀门的维修。这种设计大大减少了维护时间和成本,提高了维护效率。例如,当需要更换阀芯或阀座等内部零件时,只需打开阀门上盖,即可直接进行操作,无需拆卸整个阀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 快速更换部件:阀门的关键部件,如阀芯、阀座、阀杆等,都设计为快速更换型式。这些部件的连接方式简单、可靠,更换时无需复杂的工具和长时间的操作。例如,阀芯与阀杆的连接采用螺纹连接加销钉的结构,只需使用简单的工具即可快速拆卸和安装,大大缩短了更换时间,提高了维护的便捷性。

  • 在线检测与诊断:阀门配备有先进的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阀门的运行状态,如阀门的开度、压力、温度等参数。当阀门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提供故障诊断信息,帮助维护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所在。例如,通过安装在阀门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实时监测阀门的开度和压力变化,当发现阀门开度与设定值不符或压力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通过显示屏或手机APP等方式通知维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 远程监控与操作: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黑水角式调节阀实现了远程监控与操作功能。维护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对阀门进行监控和操作。例如,在中控室就可以对阀门的开度进行精确控制,同时实时查看阀门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了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7.2 易损件更换便捷性

在高压差工况下,黑水角式调节阀的一些部件容易受到磨损和损坏,需要定期更换。为了提高易损件更换的便捷性,阀门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标准化部件设计:阀门的易损件采用标准化设计,尺寸和规格统一,便于采购和更换。例如,阀芯、阀座、阀杆等部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市场上有多种规格和型号可供选择,维护人员可以根据阀门的具体型号和尺寸,快速找到合适的备件进行更换,无需进行复杂的加工和定制。

  • 模块化设计:阀门的部分部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多个功能相关的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当需要更换某个部件时,只需更换整个模块,而无需对单个部件进行拆卸和安装。例如,阀门的执行机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气缸、弹簧、活塞等部件集成在一个模块内,当执行机构出现故障时,只需更换整个执行机构模块,大大简化了更换过程,提高了更换效率。

  • 专用工具配备:为了方便易损件的更换,阀门配备了一系列专用工具。这些工具专门针对阀门的结构和部件设计,能够快速、准确地拆卸和安装易损件。例如,更换阀芯时,配备有专用的阀芯拆卸工具,该工具可以快速将阀芯从阀体内取出,同时保证阀芯不受损坏,更换完成后,再使用专用的安装工具将新的阀芯准确地安装到位,确保阀门的密封性能和工作性能。

  • 详细的维护手册:阀门随附有详细的维护手册,其中包含了易损件的更换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维护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更换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即使是非专业的维护人员,也能够按照手册的指导,轻松地完成易损件的更换工作。例如,在更换阀座时,维护手册会详细说明阀座的拆卸方法、更换步骤以及安装后的检查要点等,帮助维护人员准确、快速地完成更换任务,确保阀门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