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与洗涤:黑水和灰水在气化过程中起到关键的冷却和洗涤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合成气的温度并去除其中的杂质。
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将黑水和灰水回收处理再循环利用,煤化工工艺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了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
工艺稳定:黑水处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对煤气化生产的稳定和长周期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质量保证:通过黑水和灰水的处理,能够保证粗合成气的质量合格,从而为后续的化工生产提供可靠的原料。
腐蚀性介质:黑水中含有氨(NH3)、氯离子(Cl-)、硫化氢(H2S)、磷酸(H3PO4)等强腐蚀介质。这些介质能够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破坏金属的保护层,导致金属表面逐渐被侵蚀。例如,氯离子能够穿透金属表面的钝化层,与金属原子发生置换反应,形成可溶性氯化物,从而加速金属的腐蚀过程。
固体颗粒:黑水介质中的固体含量较高,一般在1000ppm以上。这些固体颗粒主要来源于气化过程中未完全反应的煤渣和灰分,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质量分数,最多可达到4%。在高速流动过程中,这些固体颗粒会对阀门、管道及节流装置的表面产生强烈的冲刷和磨损作用,导致表面逐渐被磨蚀。
物理性质:黑水和灰水的物理性质也对冲蚀有重要影响。黑水具有高悬浮物、高温、高碱、高硬度等特点。高温会加速腐蚀反应的进行,使金属表面更容易被侵蚀;高碱性环境会促进某些腐蚀反应的发生,如与酸性介质的中和反应,生成更多的腐蚀性物质;高硬度则使得固体颗粒对金属表面的磨损更加严重。
硬度:黑水中的固体颗粒硬度较高,一般可达7Mohs。高硬度的颗粒在高速流动过程中,能够对金属表面产生强烈的切削和磨削作用,导致金属表面逐渐被磨损和破坏。例如,硬度较高的煤渣颗粒在通过阀门时,会对阀芯、阀座等关键部件产生严重的冲蚀,使其表面出现沟槽、凹坑等损伤。
粒径与形状:固体颗粒的粒径和形状不均匀,粒径大小从微米到毫米不等。较大的颗粒具有更强的冲击力和磨损能力,能够对金属表面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而不规则形状的颗粒则更容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涡流和局部高压,加剧对阀门、管道及节流装置的冲蚀。
浓度:黑水中固体颗粒的浓度较高,伴随多次回收沉降,固体颗粒的质量分数至多能够达到4%甚至更多。高浓度的固体颗粒会显著增加对阀门、管道及节流装置的冲蚀速率,因为更多的颗粒会同时与金属表面接触,产生更大的磨损和破坏力。
初始阶段:当黑水和灰水开始流经阀门、管道及节流装置时,固体颗粒与金属表面发生初次接触,此时磨损速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固体颗粒的硬度较高,且粒径和形状不均匀,它们会在金属表面产生微小的划痕和凹坑,破坏金属表面原有的光滑度和保护层。
加速阶段: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金属表面的损伤逐渐累积,划痕和凹坑不断加深和扩大。此时,更多的固体颗粒会嵌入到这些损伤区域中,形成局部的应力集中点。在高速流动的冲击下,这些应力集中点会导致金属表面的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进一步加速磨损过程。同时,金属表面的腐蚀也会加剧磨损,腐蚀产物与固体颗粒相互作用,形成更加复杂的磨损机制。
稳定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磨损后,金属表面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磨损状态。此时,金属表面的损伤已经非常严重,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甚至出现局部的剥落和坑洞。虽然磨损速率相对之前有所降低,但设备的性能和密封性已经大幅下降,容易出现泄漏等问题,严重影响煤化工工艺的正常运行。
气泡形成:当液体流经阀门、管道或节流装置时,局部压力降低至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以下,液体中的溶解气体或蒸汽迅速汽化,形成大量气泡。
气泡溃灭:随着液体继续流动,压力逐渐恢复,气泡在高压区域迅速溃灭。气泡溃灭时,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和微射流,对金属表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局部高压。
表面损伤:冲击波和微射流反复作用于金属表面,导致金属表面发生塑性变形、裂纹萌生和扩展,最终形成气蚀坑和剥落层。气蚀损伤通常表现为金属表面出现麻点状或蜂窝状的凹坑,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设备穿孔。
降低设备寿命:气蚀导致金属表面不断剥落和损伤,使设备的厚度逐渐减薄,强度和刚度下降,从而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在一些高压差的节流阀中,气蚀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导致阀芯和阀座的严重损坏,需要频繁更换。
影响密封性能:气蚀损伤会破坏阀门和管道的密封表面,导致密封性能下降,出现泄漏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煤化工工艺的稳定运行,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增加维护成本:由于气蚀导致的设备损坏和性能下降,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和工作量。此外,气蚀还可能引发其他相关设备的连锁故障,进一步加重维护负担。
影响工艺控制:阀门和节流装置是煤化工工艺中重要的控制元件,气蚀损伤会影响其调节精度和响应速度,从而影响工艺参数的控制,导致工艺过程的波动和不稳定。
密封性变差:阀芯和阀座是阀门的关键密封部件,冲蚀会使它们的接触面出现沟槽、凹坑等损伤,破坏原有的密封线,导致阀门在关闭时无法完全阻止介质流动,出现内漏现象。例如,在某煤化工企业的气化装置中,黑水角阀因冲蚀导致密封面损伤,内漏量达到最大流量的5%,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压力控制和稳定运行。
调节性能降低:阀门的调节性能依赖于阀芯和阀座的精确配合,冲蚀损伤会改变阀芯的形状和尺寸,使其在运动过程中无法准确地控制流量。这会导致阀门的调节精度下降,无法满足工艺对流量精确控制的要求,进而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动作卡涩和失效:阀杆和阀芯在冲蚀环境下容易发生卡涩现象,这是因为冲蚀产生的金属碎屑和固体颗粒会堆积在阀杆和阀芯的运动间隙中,阻碍它们的正常运动。此外,阀杆和阀芯因冲蚀而发生变形或断裂,也会导致阀门无法正常开启或关闭,甚至完全失效。例如,某煤化工企业的灰水调节阀因阀杆冲蚀严重,导致阀杆卡涩,无法正常调节灰水流量,最终不得不停车更换阀门,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
使用寿命缩短:冲蚀会加速阀门的磨损和损坏,使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在一些高压差、高流速的工况下,阀门的使用寿命可能仅为几个月甚至更短。频繁更换阀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因更换不及时导致设备故障和生产事故。
管道壁厚减薄:黑水和灰水中的固体颗粒在高速流动过程中,会对管道内壁产生持续的冲刷和磨损,导致管道壁厚逐渐减薄。壁厚减薄会降低管道的承压能力和结构强度,使其更容易发生破裂和泄漏。例如,在某煤化工企业的黑水输送管道中,由于长期受到固体颗粒的冲蚀,管道壁厚从最初的10mm减薄至6mm,最终在高压下发生破裂,导致黑水泄漏,影响了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局部损伤严重:在管道的某些部位,如弯头、变径处、焊缝等,由于流体流动方向和速度的变化,冲蚀损伤尤为严重。弯头处的冲蚀损伤通常呈马蹄形或半圆形,变径处则在小径端的入口处损伤最为严重,焊缝处的冲蚀损伤可能导致焊缝开裂和泄漏。这些局部损伤会成为管道的薄弱环节,增加管道失效的风险。
节流装置损坏:节流装置是煤化工工艺中用于控制流量和压力的关键设备,其内部结构复杂,容易受到冲蚀的损害。节流孔板、喷嘴等部件在高速流体的冲击下,表面会出现严重磨损和变形,导致节流孔径增大或形状改变,从而影响节流效果和测量精度。例如,在某煤化工企业的高压闪蒸系统中,节流孔板因冲蚀损伤,孔径增大了20%,导致节流压差下降,无法满足工艺对流量控制的要求。
系统稳定性降低:管道和节流装置的损伤会破坏整个煤化工工艺系统的稳定性。管道的泄漏和破裂会导致介质的损失和环境污染,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节流装置的失效会使流量和压力失控,导致工艺参数波动,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例如,在某煤化工企业的灰水循环系统中,由于管道和节流装置的冲蚀损伤,系统运行不稳定,灰水流量和压力波动较大,最终影响了气化炉的稳定运行和合成气的质量。
耐腐蚀材料:选用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如不锈钢、镍基合金、钛合金等。这些材料能够在腐蚀性介质中形成稳定的钝化膜,保护金属表面不受腐蚀。例如,316不锈钢在含有氯离子的环境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而镍基合金如Inconel 625则在高温、高压、强腐蚀的环境中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耐磨材料:对于固体颗粒冲刷严重的部位,可采用耐磨材料,如碳化钨、陶瓷、硬质合金等。这些材料具有高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能,能够有效抵抗固体颗粒的磨损。例如,碳化钨涂层可以通过喷涂或烧结的方式应用于阀门的阀芯、阀座等关键部件,显著提高其耐磨性。
复合材料:将不同性能的材料复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以满足抗冲蚀的要求。例如,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在金属基体中添加陶瓷颗粒、碳纤维等增强材料,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此外,双相不锈钢也是一种复合材料,它兼具奥氏体不锈钢的韧性和铁素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多种复杂的工况环境。
表面处理技术: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如镀层、涂层、热处理等,提高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例如,热喷涂技术可以在金属表面喷涂一层耐磨、耐腐蚀的涂层,如氧化铬涂层、镍铝涂层等,形成致密的保护层。此外,激光熔覆技术也可以在金属表面熔覆一层高性能合金,提高其抗冲蚀性能。
流道设计优化:优化阀门和管道的流道设计,使流体流动更加平缓和均匀,减少局部的高速流动和涡流现象。例如,采用流线型的阀芯和阀座设计,可以降低流体对阀门的冲击力和磨损;在管道中设置导流板或导流锥,可以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分布,减少对管道内壁的冲刷。
结构设计改进:改进设备的结构设计,使其更加适应冲蚀环境。例如,在阀门中采用球形阀芯或蝶形阀板,可以减少流体对阀芯的直接冲击;在管道的弯头处采用加厚设计或增加支撑结构,可以提高管道的抗冲蚀强度和稳定性。
定期检查与维护:建立完善的设备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对阀门、管道及节流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密封性、调节性能、动作灵活性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冲蚀损伤和故障隐患。例如,定期拆卸和清洗阀门,清除内部的固体颗粒和腐蚀产物,检查阀芯、阀座等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并进行必要的修复或更换。
监测与诊断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冲蚀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潜在的故障。例如,采用超声波测厚仪监测管道壁厚的变化,采用振动监测技术检测阀门和管道的异常振动,采用在线腐蚀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介质的腐蚀性。
工艺参数优化:优化煤化工工艺的运行参数,如流体的流速、压力、温度等,使其处于设备的最佳运行范围内,减少冲蚀对设备的影响。例如,适当降低流体的流速,可以减少对阀门和管道的冲刷和磨损;控制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减缓腐蚀反应的进行。
数值模拟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如FLUENT、ANSYS等,对黑水、灰水在阀门、管道及节流装置中的流动特性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模拟,可以直观地观察流体的流速、压力、温度等参数分布,以及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和分布情况。例如,在研究煤液化管道弯管部位的冲蚀磨损时,运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计算管道内部流体的流动特性,并将Tulsa大学腐蚀与冲蚀研究中心的冲蚀磨损方程和Hashish改进的剪切磨损模型嵌入到FLUENT中,模拟计算冲蚀磨损率大小及磨损位置分布。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为冲蚀磨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预测结果,帮助优化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参数。
实验研究: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模拟煤化工工艺中的实际工况,对阀门、管道及节流装置进行冲蚀磨损实验。实验可以采用液-固两相流冲蚀磨损实验装置,将含有固体颗粒的黑水、灰水以一定的流速和压力冲击设备表面,观察和测量设备表面的磨损情况。例如,在研究煤化工严苛工况阀门多相流冲蚀磨损-气蚀机理时,通过阀门空化-空蚀试验和高温冲蚀磨损试验,研究阀门气蚀和冲蚀磨损机理,并对空化模型和颗粒冲蚀磨损模型进行修正。实验研究可以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获取更准确的冲蚀磨损数据,为防护技术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微观形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微观分析仪器,对冲蚀磨损后的设备表面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分析。通过微观形貌分析,可以详细了解设备表面的磨损特征,如划痕、凹坑、裂纹等的尺寸、形状和分布情况。例如,在研究热高分液控阀和高压黑水角阀的失效机理时,通过受损表面微观形貌测试,初步明确了阀门的失效机理。微观形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冲蚀磨损的机理,为改进材料和设计提供指导。
寿命预测模型:建立冲蚀磨损寿命预测模型,预测阀门、管道及节流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使用寿命。常用的预测模型包括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例如,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分别建立GM(1,1)模型、无偏GM(1,1)模型以及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完成对弯管冲蚀速率的预测,并结合相关标准得出管道的服役寿命与检修周期。寿命预测模型可以为设备的维护和更换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风险。
材料防护技术:开发和应用新型耐冲蚀材料,如高性能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等。例如,采用碳化钨、陶瓷等硬质材料作为阀门的关键部件,提高其耐磨性能;开发双相不锈钢等复合材料,兼具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此外,表面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热喷涂、激光熔覆、电镀等,通过在设备表面形成耐磨、耐腐蚀的涂层,增强其抗冲蚀性能。
结构设计优化:对阀门、管道及节流装置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流体的冲击和磨损。例如,采用流线型的阀芯和阀座设计,降低流体对阀门的冲击力;在管道中设置导流板或导流锥,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分布,减少对管道内壁的冲刷。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设备的壁厚或采用加强结构,提高其抗冲蚀强度。
流体控制技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流体控制技术,减少流体对设备的冲蚀磨损。例如,适当降低流体的流速和压力,减少对设备的冲击和磨损;采用多相流分离技术,将固体颗粒从流体中分离出来,降低其对设备的磨损。此外,还可以通过改进流体的流动状态,如采用层流或湍流控制技术,减少流体对设备的冲刷。
监测与诊断技术:利用先进的监测和诊断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冲蚀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潜在的故障。例如,采用超声波测厚仪监测管道壁厚的变化;利用振动监测技术检测阀门和管道的异常振动;通过在线腐蚀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介质的腐蚀性。这些技术可以为设备的维护和更换提供科学依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智能防护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发智能防护系统,实现对设备的智能监测、诊断和维护。例如,通过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环境参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设备的健康状态模型,实时评估设备的冲蚀磨损情况,并预测其使用寿命。智能防护技术可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度,降低维护成本和安全风险。